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在去除总磷方面有广泛应用,以下是详细介绍:
作用原理
化学沉淀作用:聚合氯化铝在水中水解会产生各种形态的铝离子和氢氧化铝胶体。磷酸根离子能与铝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铝沉淀。通过这种沉淀反应,将水中的磷酸根离子从液相转移到固相,从而实现总磷的去除。
吸附作用: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能够吸附水中的磷酸根离子以及含磷的胶体颗粒等。一方面,胶体表面的正电荷与磷酸根离子的负电荷通过静电引力相互吸引;另一方面,氢氧化铝胶体可以通过范德华力等作用对含磷物质进行物理吸附,使磷被吸附在胶体表面,随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等方式从水中去除。
凝聚作用: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生的多核羟基配合物等可以使水中的微小含磷颗粒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这些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从而将磷从水中去除。凝聚作用可以使原本难以沉淀的细小含磷颗粒形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提高了除磷效率。
影响因素
pH 值:pH 值对聚合氯化铝除磷效果影响显著。在 pH 值为 6-7.5 左右时,铝离子主要以氢氧化铝胶体形式存在,此时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和沉淀作用较为理想,除磷效果较好。当 pH 值过低时,铝离子以形式为主,不利于形成磷酸铝沉淀;pH 值过高时,会生成等阴离子形式,也会降低除磷效果。
投加量:投加量不足时,产生的铝离子和氢氧化铝胶体数量有限,无法与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充分反应和吸附,导致总磷去除率较低。但投加量过大,不仅会增加处理成本,还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出现再稳现象,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引入新的杂质。
水温:水温影响聚合氯化铝的水解速度和絮凝体的形成。水温较低时,水解速度慢,生成的絮体细小、松散,不利于沉淀和除磷;水温过高时,会使絮凝体的水合作用增强,颗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减少,也会对除磷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应用实例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在生物处理后段或深度处理阶段投加聚合氯化铝来强化除磷。经过生物处理后,水中仍残留一定量的磷,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进行化学除磷,可以将总磷含量进一步降低,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一般能将总磷浓度从几毫克 / 升降至 1 毫克 / 升以下。
工业废水处理:对于一些含磷量较高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化工废水等,聚合氯化铝常作为主要的除磷药剂之一。在预处理或单独处理过程中,通过投加适量的聚合氯化铝,并配合适当的搅拌和沉淀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磷,使总磷达标排放,满足环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