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垢剂和反渗透阻垢剂在适用场景、作用原理、成分及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区别,具体如下:
适用场景
阻垢剂:可用于各种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锅炉水系统、热交换器等,主要是防止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在设备和管道表面形成水垢,影响设备的传热效率和正常运行。
反渗透阻垢剂:专门用于反渗透(RO)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工业纯水制备以及饮用水生产等领域的反渗透设备。其目的是防止反渗透膜表面结垢,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保证反渗透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产水水质。
作用原理
阻垢剂:通过螯合水中的成垢离子,如钙、镁、铁、锌等,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降低成垢离子的浓度,使它们难以形成水垢沉淀。同时,阻垢剂还能吸附在水垢晶体表面,干扰晶体的生长和聚集,使水垢保持细小颗粒状态,不易附着在设备表面。
反渗透阻垢剂:除了具有一般阻垢剂的螯合、分散作用外,还能在反渗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保护膜可以阻止水中的杂质、盐分等与膜表面接触,减少污垢和水垢在膜表面的沉积。此外,反渗透阻垢剂还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透过反渗透膜,提高膜的透水性能。
成分
阻垢剂:包含有机膦酸类、聚羧酸类、膦羧酸类等成分。有机膦酸类对钙、镁等金属离子有良好的螯合能力;聚羧酸类则具有较强的分散性能,能将水垢颗粒分散在水中;膦羧酸类兼具螯合和分散的功能。
反渗透阻垢剂:其成分在阻垢剂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与反渗透膜的兼容性和对膜性能的保护。常含有特殊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以及一些具有抗污染性能的添加剂。这些成分能够在膜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同时防止微生物在膜表面滋生,避免微生物污染对膜性能的影响。
性能特点
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能有效防止各种水垢的形成,适应不同的水质条件和运行参数。同时,具有一定的缓蚀性能,对设备和管道起到保护作用,且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反渗透阻垢剂:除了具备高效的阻垢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低毒、环保、与反渗透膜兼容性好等特点。它能在较低的用量下发挥良好的阻垢效果,不会对反渗透膜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如不会降低膜的脱盐率、增加膜的压力损失等。此外,反渗透阻垢剂还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 pH 值条件下稳定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