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聚合氯化铝净水剂的化验方法:
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用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与铝离子络合,然后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锌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EDTA,再用氟化钾溶液解析出络合铝离子,继续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解析出的 EDTA,从而间接计算出氧化铝的含量.
步骤: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聚合氯化铝样品,至 0.0002g,加水溶解后,全部移入 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 20ml 上述溶液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 2ml 硝酸溶液,煮沸 1 分钟,冷却后加入 20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调节 pH 为 3,煮沸 2 分钟。
冷却后加入 10ml 乙酸钠缓冲溶液和 2~4 滴二甲酚橙指示液,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加入 10ml 氟化钾溶液,加热至微沸,冷却,此时溶液应呈黄色,若溶液为红色,则滴加硝酸至溶液呈黄色,再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记录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氧化铝含量 。
盐基度的测定
原理:通过测定聚合氯化铝中的羟基(-OH)和铝(Al)的含量,根据盐基度的定义公式来计算盐基度,
步骤3 :采用上述测定铝含量的方法先确定铝的含量。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羟基的含量,例如将聚合氯化铝样品溶解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甲基橙变色,记录盐酸的消耗体积,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羟基的含量。
较后根据盐基度公式进行计算。
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原理:将聚合氯化铝样品溶解后,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不溶物,然后烘干、称重,计算水不溶物的质量分数.
步骤3 :称取一定量的聚合氯化铝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将溶液通过预先恒重的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物。
将带有不溶物的滤纸或滤膜放入烘箱中,在 105-110℃下烘干至恒重,称取质量,根据公式计算水不溶物含量。
pH 值的测定
原理:利用 pH 计直接测量聚合氯化铝溶液的 pH 值,pH 计的电极对溶液中的氢离子(H⁺)敏感,通过电位差的变化来显示 pH 值.
步骤3 :配制一定浓度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如 10g/L。
将 pH 计的电极插入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 pH 值,测量前需对 pH 计进行校准,使用 pH 为 4.00 和 6.86(或 7.00)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两点校准 。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原理: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 AES)等方法,这些方法基于元素的原子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
步骤3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聚合氯化铝样品,用硝酸等强酸溶解,定容至一定体积,制备成样品溶液。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铅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横坐标为铅浓度,纵坐标为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吸光度。
将样品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在铅的特征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铅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