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药剂有以下几类:
絮凝剂
作用:可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沉淀或气浮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的目的。
举例: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等。其中,PAC 水解后能产生多种高价多核络离子,对水中的胶体颗粒有较强的吸附和架桥作用;PFS 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效果较好,能有效去除水中的 COD、色度等;PAM 则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之分,阴离子型 PAM 适用于浓度较高、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废水,阳离子型 PAM 对于带有负电荷的胶体颗粒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混凝剂
作用: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等作用,使水中的胶体粒子失去稳定性,相互碰撞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
举例:硫酸铝、氯化铁等。硫酸铝在水处理中应用较早,它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氯化铁能快速形成粗大的絮凝体,沉淀速度快,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消毒剂
作用: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防止污水传播疾病,保障水质安全。
举例:常见的有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氯气消毒能力强,成本较低,但会产生有害的消毒副产物;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好,杀菌速度快,且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消毒剂;次氯酸钠消毒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常用于小型食品污水处理设施。
酸碱调节剂
作用:用于调节污水的 pH 值,使其达到后续处理工艺的适宜范围。不同的处理工艺对 pH 值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生物处理法一般需要将 pH 值控制在 6.5-8.5 之间。
举例:常用的酸性调节剂有硫酸、盐酸等;碱性调节剂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硫酸酸性强,价格相对较低,但使用时需注意安全;氢氧化钠碱性强,调节 pH 值效果显著,不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微生物营养剂
作用:为污水中的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生物处理效果。
举例:一般包括氮源(如尿素、硫酸铵)、磷源(如磷酸二氢钾)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在食品污水处理中,由于污水中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机物,但氮、磷等营养元素相对不足,因此需要添加适量的氮、磷营养剂,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在选择和使用食品污水处理药剂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特点、处理工艺以及排放标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