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协同除氟是一种常见的除氟方法,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基本原理
絮凝沉淀作用:聚合氯化铝在水中水解会形成多种多核羟基络合物以及氢氧化铝胶体。这些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通过吸附、架桥和网捕等作用,使水中的氟离子与其他杂质一起形成絮体,从而实现氟离子的去除。
离子交换作用: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表面带有正电荷,而氟离子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通过静电吸引,氟离子会被吸附到胶体表面,然后与胶体表面的羟基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从而将氟离子固定在胶体上,随絮体沉淀而被去除。
影响因素
投加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聚合氯化铝投加量的增加,除氟效果会逐渐提高。但当投加量超过一定值后,过多的絮凝剂会导致胶体重新稳定,反而使除氟效果下降。
pH 值:溶液的 pH 值对聚合氯化铝的水解形态和除氟效果有重要影响。一般在 pH 值为 6 - 8 的范围内,聚合氯化铝的除氟效果较好。当 pH 值过低时,氢氧化铝胶体的表面电荷会增加,不利于氟离子的吸附;而 pH 值过高时,氟离子会形成难解离的氟化物络离子,也会影响除氟效果。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过短,聚合氯化铝与氟离子的反应不完全,除氟效果不佳;反应时间过长,会导致絮体结构被破坏,影响沉淀效果。一般反应时间控制在 15 - 30 分钟左右较为合适。
初始氟浓度:初始氟浓度越高,需要投加的聚合氯化铝量也相应增加,才能达到较好的除氟效果。但当氟浓度过高时,需要采用多级处理或与其他除氟方法联合使用。
协同除氟方法
与其他絮凝剂协同:可以将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等其他絮凝剂联合使用。聚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絮凝作用,能够使聚合氯化铝形成的絮体进一步长大,提高沉淀效果,从而增强除氟能力。
与吸附剂协同:将聚合氯化铝与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配合使用。先利用聚合氯化铝的絮凝作用去除一部分氟离子,然后通过吸附剂进一步吸附剩余的氟离子,可实现更高效的除氟。
与化学沉淀剂协同:向含氟水中加入适量的钙盐(如氯化钙)等化学沉淀剂,使氟离子与钙离子形成氟化钙沉淀。同时加入聚合氯化铝,其絮凝作用可以促进氟化钙沉淀的凝聚和沉降,提高除氟效率。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聚合氯化铝价格相对较低,来源广泛;除氟效果较好,能够将水中的氟离子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应用;同时还能去除水中的其他杂质,如悬浮物、有机物等,对水质有综合改善作用。
局限性:对高浓度含氟水的处理效果有限,需要多次处理或与其他方法联用;产生的污泥量较大,需要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受水质变化的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投加量和反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