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
聚合氯化铝(PAC):主要成分是铝(Al),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是基于铝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形成的,其中铝元素是发挥絮凝作用的关键成分,通过水解产生的多核羟基铝配合物来进行混凝过程。
聚合双酸铝铁(PAFCS):是一种复合型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成分包含铝(Al)、铁(Fe)以及硫酸根等。它是在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化学组成较为复杂,含有铝铁的多核羟基配合物,结合了铝盐和铁盐的优点,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发挥多种混凝机制。
性能特点
聚合氯化铝:絮凝效果:其水解产物多核羟基铝配合物带有大量正电荷,能有效中和水中胶体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胶体脱稳。同时,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将脱稳后的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沉淀或过滤除去。例如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悬浮杂质和部分胶体物质时,聚合氯化铝可以快速降低污水的浊度。
适用 pH 范围:一般在 pH 值为 6 - 9 之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这个范围内,其水解和聚合反应能够稳定进行,有利于混凝过程。如果 pH 值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其水解平衡,导致絮凝性能下降。
对温度的敏感性:水温对其性能有一定影响。在低温情况下,水解和聚合反应速度减慢,絮凝效果会有所降低。不过,它在较低温度下仍能发挥一定作用,只是需要适当增加投加量来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
聚合双酸铝铁:絮凝效果:由于同时含有铝和铁成分,它兼具了铝盐和铁盐的絮凝特性。一方面,铝成分发挥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另一方面,铁成分除了类似的作用外,其水解产生的铁离子还能与水中的某些还原性物质(如部分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增强了对复杂水质的处理能力。例如在处理含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时,聚合双酸铝铁可以同时对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和对重金属进行絮凝沉淀。
适用 pH 范围:适用的 pH 范围较宽,一般在 pH 值为 4 - 11 之间都能有效工作。这种较宽的 pH 适应性使得它可以用于处理各种酸碱度不同的污水,尤其是对于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工业废水,其优势更为明显。
对温度的敏感性:相较于聚合氯化铝,聚合双酸铝铁对温度的敏感性稍低。在低温环境下,它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好的絮凝性能,这是因为铁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温度对絮凝过程的不利影响。
应用领域
聚合氯化铝:广泛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各种污水处理。在饮用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胶体颗粒和部分微生物,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澄清度。在工业领域,如造纸、印染等行业的用水处理和污水治理,用于降低水的浊度和去除杂质,以满足生产工艺和环保要求。
聚合双酸铝铁:主要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特别是对于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等)的废水。例如在化工、电镀、制药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聚合双酸铝铁可以有效地处理其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复杂成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者便于后续深度处理。
生产工艺和成本
生产工艺:
聚合氯化铝:常见的生产方法有铝土矿法和氢氧化铝法。铝土矿法是将铝土矿经过预处理(如破碎、焙烧)后,用盐酸浸出,然后进行水解和聚合反应生成聚合氯化铝;氢氧化铝法是以氢氧化铝为原料,与盐酸反应后通过聚合反应得到产品。
聚合双酸铝铁: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是在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将铝盐和铁盐进行复合聚合反应,形成聚合双酸铝铁。
成本:
聚合氯化铝:成本主要受铝原料价格的影响。由于其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市场价格较为稳定,在一般的水处理应用中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的絮凝剂。
聚合双酸铝铁: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且含有多种成分,成本一般比聚合氯化铝高。不过,在处理复杂水质时,考虑到其良好的处理效果和较宽的适用范围,其综合性价比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