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药剂,以达到不同的处理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剂:
絮凝剂:如前面提到的 PAC、PAM、PFS、硫酸铝、氯化铁等,主要用于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沉淀分离,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等。
助凝剂:与絮凝剂配合使用,帮助絮凝剂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絮凝效果。常见的助凝剂有活化硅酸、骨胶、聚丙烯酸钠等。例如,活化硅酸可以增加絮体的强度和密度,使其更易于沉淀。
调理剂:主要用于污泥处理,可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便于污泥的后续处置。常见的有石灰、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铁等。石灰可以调节污泥的 pH 值,同时使污泥颗粒凝聚,提高污泥的过滤性能;三氯化铁能与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反应,形成较大的絮体,利于污泥脱水。
消毒剂:用于杀灭或去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常见的消毒剂有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紫外线等。氯气消毒效果好,成本较低,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二氧化氯消毒能力强,消毒后无残留毒性,但制备和使用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次氯酸钠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pH 调节剂:用于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使污水在适宜的 pH 值范围内进行处理。酸性调节剂一般采用硫酸、盐酸等;碱性调节剂常用的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石灰等。例如,在一些工业废水处理中,废水呈酸性,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等碱性药剂将 pH 值调节至中性或碱性,以便后续的处理工艺能够正常进行。
氧化还原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某些特定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的物质。常见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等;还原剂有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例如,臭氧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色素和异味物质,提高水的质量;亚硫酸钠可用于还原去除水中的六价铬等重金属离子。
消泡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曝气、搅拌等操作以及污水中存在的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容易产生大量泡沫。消泡剂可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防止泡沫溢出,影响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常用的消泡剂有硅油类、聚醚类、醇类等。
微生物营养剂:在生物处理工艺中,为了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需要向污水中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常见的微生物营养剂有氮源(如尿素、硫酸铵等)、磷源(如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等)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需求,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