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用量大由以下多种原因导致:
水质因素
原水浊度高:水中悬浮颗粒多、浊度高,需要更多的聚合氯化铝来产生足够的絮凝体,以吸附和沉淀这些颗粒。例如,在雨季河水浊度大幅上升,处理时就需增加聚合氯化铝用量。
有机物含量高:有机物会与聚合氯化铝发生反应,消耗药剂。如造纸废水、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为达到较好处理效果,需要投加较多的聚合氯化铝。
pH 值不适宜:聚合氯化铝在不同 pH 值下的絮凝效果不同,当原水 pH 值偏离其更好作用范围(一般为 6.5 - 7.5)时,会影响其水解和絮凝反应,为保证效果就需增加用量。比如酸性较强的工业废水,需要先调节 pH 值,再投加大量聚合氯化铝才能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
处理工艺与设备因素
混合效果差:如果混合设备设计不合理或运行参数不当,药剂与水不能充分均匀混合,就无法发挥聚合氯化铝的更好絮凝作用,导致用量增加。例如,在一些小型污水处理厂,由于混合池体积小、搅拌强度不足,药剂分散不均匀,需要加大投药量来弥补。
反应时间短:聚合氯化铝与水中杂质的絮凝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反应时间过短,絮凝体无法充分形成和长大,就需要增加药剂用量来提高处理效果。如某些处理工艺中为了提高处理效率,缩短了反应时间,会造成这种情况。
沉淀设备效率低:沉淀设备的性能对聚合氯化铝的用量也有影响。如果沉淀设备的水力条件不佳、沉淀面积不足或存在污泥上浮等问题,会导致絮凝体不能有效沉淀,使出水水质不达标,进而需要增加药剂用量来强化絮凝沉淀效果。
药剂质量因素
有效成分含量低:聚合氯化铝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若使用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低于标准要求,为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就需要加大用量。例如,市场上一些劣质产品有效氧化铝含量不足,用户在使用时就会发现需要投放更多药剂才能起到相应作用。
盐基度不合适:盐基度是聚合氯化铝的一个重要指标,盐基度不合适会影响其絮凝性能。当盐基度过高或过低时,药剂的絮凝效果都会下降,从而导致用量增加。比如盐基度过低,聚合氯化铝在水中的水解速度慢,絮凝体形成不及时,就需要投入更多药剂来保证处理效果。
处理目标要求因素
出水水质标准高:如果对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严格,如需要达到更高的浊度去除率、更低的悬浮物含量或更优的水质指标,就需要增加聚合氯化铝的用量,以强化絮凝沉淀过程,确保出水水质满足高标准要求。例如,一些对水质要求极高的工业生产用水,如电子芯片制造行业的纯水制备,需要严格控制水中的杂质含量,就会增加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的用量。
去除特定污染物:当需要去除水中的某些特定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氟化物等,需要投加过量的聚合氯化铝,通过吸附、共沉淀等作用来实现去除目的。例如,在处理含氟废水时,需要投加大量聚合氯化铝,使铝离子与氟离子形成难溶性的氟化铝沉淀,从而达到除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