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能降低污水中的总磷,以下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化学沉淀作用:聚合氯化铝中的铝离子(Al³⁺)可以与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PO₄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铝(AlPO₄)沉淀。其反应方程式可简单表示为:Al³⁺ + PO₄³⁻ = AlPO₄↓。通过这种沉淀反应,将污水中的磷从溶解态转化为固态,从而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手段将磷去除,达到降低总磷的目的。
絮凝吸附作用:聚合氯化铝水解后会生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形态和电荷的多核羟基络合物及氢氧化铝胶体。这些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部分磷吸附在其表面;另一方面,能够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等发生絮凝反应,形成较大的絮体,而部分磷会夹杂在这些絮体中,随着絮体的沉淀而被去除。
影响除磷效果的因素
pH 值:pH 值对聚合氯化铝除磷效果影响较大。在 pH 值为 6 - 7.5 的范围内,铝离子主要以氢氧化铝胶体等形式存在,有利于吸附和絮凝除磷;当 pH 值过高或过低时,铝离子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如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铝离子以 Al³⁺为主,不易形成有效的絮凝体;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会形成偏铝酸盐等物质,导致除磷效果下降。
投加量:一般随着聚合氯化铝投加量的增加,总磷去除率会逐渐提高。但当投加量超过一定值后,继续增加投加量,除磷效果不再明显增加,甚至会因为过量的聚合氯化铝引入新的杂质或对水体环境产生其他不利影响,导致水质变差。
污水中其他离子的影响:污水中如果存在大量的钙离子、镁离子等金属离子,会与磷酸根离子发生竞争反应,影响聚合氯化铝与磷酸根离子的结合,从而降低除磷效果;此外,一些阴离子如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也会与铝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影响铝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沉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