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氨氮有帮助,但效果相对有限,不是专门用于去除氨氮的主要药剂,以下是具体分析:
间接降低氨氮的作用机制
絮凝沉淀作用:污水中的部分氨氮会附着在悬浮的有机颗粒或胶体物质上。聚合氯化铝水解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可以通过凝聚、絮凝作用,使这些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形成较大的絮体,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等固液分离手段去除,从而间接去除了一部分附着在上面的氨氮。
调节 pH 值作用:聚合氯化铝水解会使水体的 pH 值发生一定变化,在合适的条件下,水解产生的酸性环境有利于氨氮的形态转化。例如,使水中的氨(NH3)转化为铵离子(NH4+),而铵离子更容易被后续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中的硝化细菌等利用和去除。同时,合适的 pH 值范围也有利于提高后续生物处理单元中微生物的活性,间接有助于氨氮的去除。
影响去除氨氮效果的因素
氨氮存在形态:如果污水中的氨氮主要以游离氨(NH3)的形式存在,聚合氯化铝对其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因为游离氨难以通过絮凝沉淀等作用直接去除。而当氨氮以铵离子(NH4+)形式存在且与其他可絮凝物质结合时,聚合氯化铝的去除效果会相对好一些。
污水成分复杂程度:如果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其他离子、有机物等复杂成分,这些物质会与聚合氯化铝发生竞争反应或干扰絮凝过程,从而影响其对氨氮的间接去除效果。例如,某些重金属离子会与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生的胶体发生反应,降低胶体的絮凝性能;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会包裹在氨氮周围,阻碍氨氮与聚合氯化铝的作用。
综上所述,聚合氯化铝在污水氨氮处理中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需要结合其他专门的氨氮处理方法,如生物脱氮法、吹脱法、离子交换法等,才能达到理想的氨氮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