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氨氮,但单独使用聚合氯化铝去除氨氮的效果有限。
一、处理原理
絮凝沉淀作用:
聚合氯化铝在水中溶解后,会形成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等水解产物。这些水解产物可以与生活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等发生吸附和絮凝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沉淀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与悬浮颗粒结合的氨氮也随着絮凝体一起沉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
例如,生活污水中的一些有机颗粒和无机颗粒表面吸附着氨氮,聚合氯化铝的絮凝作用可以将这些颗粒连同氨氮一起去除。
离子交换作用:
聚合氯化铝中的铝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水中的一些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虽然铝离子与氨氮离子之间的交换能力相对较弱,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部分氨氮被交换出来,从而降低水中氨氮的浓度。
例如,铝离子与水中的钠离子、钾离子等进行交换,同时也与少量的氨氮离子发生交换。
二、局限性
去除效率有限:
单独使用聚合氯化铝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去除效率较低,一般只能去除一部分与悬浮颗粒结合的氨氮和通过离子交换去除少量氨氮。
对于高浓度的氨氮污水,聚合氯化铝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受其他因素影响:
聚合氯化铝去除氨氮的效果受到污水的 pH 值、温度、其他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其去除氨氮的效果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在酸性条件下,聚合氯化铝的水解受到抑制,会影响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而在碱性条件下,氨氮主要以氨气的形式存在,聚合氯化铝对其去除作用也很有限。
三、联合处理方法
为了提高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需要采用联合处理方法:
与生物处理结合:
生物处理是去除生活污水中氨氮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处理工艺,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等无害物质。
聚合氯化铝可以在生物处理前或后使用,起到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的作用。例如,在生物处理前投加聚合氯化铝,可以去除部分悬浮颗粒和有机物,减轻生物处理的负荷;在生物处理后投加聚合氯化铝,可以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颗粒和少量氨氮,提高出水水质。
与其他化学药剂联合使用:
可以与一些专门去除氨氮的化学药剂联合使用,如次氯酸钠、臭氧等。这些药剂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或硝酸盐等物质,从而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
例如,在生活污水中先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氧化处理,将大部分氨氮转化为氮气或硝酸盐,然后再投加聚合氯化铝进行絮凝沉淀,去除剩余的悬浮颗粒和部分残留的氨氮。
聚合氯化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氨氮,但单独使用效果有限。需要与生物处理或其他化学药剂联合使用,以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