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聚合氯化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水中的硅、氟、磷,但去除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的介绍:
除硅
原理:PAC 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可以通过吸附、絮凝作用,使水中的硅酸胶体等硅化合物与之结合,形成较大的絮体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硅的目的。
影响因素:原水的 pH 值对除硅效果有较大影响,一般在 pH 值为 6 - 8 时,除硅效果较好。此外,水中其他离子的存在也会干扰硅的去除,例如,当水中存在大量的钙、镁离子时,会与硅酸根离子形成难溶性化合物,影响 PAC 对硅的去除效果。
除氟
原理:PAC 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表面带有正电荷,而氟离子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通过静电吸附作用,氟离子可以被吸附到氢氧化铝胶体表面,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等方式将其从水中去除。
影响因素:pH 值对除氟效果影响显著,在 pH 值为 5 - 6 时,除氟效果更好。当 pH 值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导致氢氧化铝胶体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对氟离子的吸附能力。另外,水中的其他阴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会与氟离子竞争吸附位点,从而影响除氟效果。
除磷
原理:PAC 中的铝离子可以与磷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铝沉淀,同时,PAC 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也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去除部分磷。
影响因素:pH 值是影响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在 pH 值为 6 - 7.5 时,除磷效果较好。当 pH 值过高时,铝离子会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导致磷酸铝沉淀的溶解,从而降低除磷效果。此外,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也会影响除磷效果,因为有机物会与铝离子形成络合物,降低铝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的反应几率。
虽然 PAC 对硅、氟、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高浓度的硅、氟、磷废水,往往需要结合其他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以达到更好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