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聚合氯化铝)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用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作用
混凝沉淀:PAC 水解产生的多核络离子可压缩悬浮颗粒和胶体的双电层,降低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颗粒碰撞聚集形成大絮体,加速沉淀,实现固液分离,有效去除悬浮固体和浊度。
去除有机物:能吸附溶解性有机物,使胶体态有机物凝聚成大颗粒,通过沉淀或过滤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
除磷:铝离子与磷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磷酸铝沉淀,同时混凝作用使悬浮态磷和部分有机磷被吸附在絮体中,实现除磷。
改善污泥性能:使污泥中的细小颗粒凝聚成大絮体,降低污泥含水率,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便于污泥处置和运输。
调节 pH 值:水解产生氢离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水的 pH 值,使其更适合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注意事项
溶解与投加PAC 固体应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后再投加,溶解时要注意搅拌速度和时间,避免局部浓度过高或溶解不充分。一般溶解浓度为 5% - 10%,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投加量需根据水质和处理要求通过试验确定,过量投加导致出水水质恶化、成本增加,投加量不足则达不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水质条件PAC 适用的 pH 值范围一般在 5 - 9 之间,但不同水质和处理目的下,更好 pH 值有所不同,需通过试验确定。必要时,可添加酸碱调节剂来调节 pH 值。
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浓度、有机物含量、硬度等因素也会影响 PAC 的处理效果,对于高浓度、复杂水质,需要先进行预处理或调整 PAC 的投加量和处理工艺。
设备与管道PAC 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储存和投加设备应选用耐腐蚀材料,如塑料、玻璃钢等。
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的磨损情况,防止堵塞和泄漏,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安全防护PAC 对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刺激性,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如不慎接触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 PAC 粉尘飞扬,防止吸入人体对呼吸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