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利星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5938789333
新闻资讯News Center
水处理药剂Product Display
技术指导

工业循环水处理药剂

作者:利星 发布日期:2025-04-22

工业循环水处理药剂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结垢、腐蚀、微生物繁殖(黏泥)及悬浮物沉积等问题,保障系统高效运行。根据处理功能,主要药剂分类及特点如下:

一、阻垢分散剂(防结垢)

作用:抑制水中钙镁离子(如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结晶析出,分散已形成的微小垢粒,防止附着在管道和设备表面。

常用药剂:

有机膦酸盐类(如 ATMP、HEDP、EDTMP)机理:螯合钙镁离子,破坏水垢晶体生长,耐高温(≤100℃),适用于高硬度、高碱度水质。

优势:抗化学稳定性强,可与缓蚀剂复配,广泛用于敞开式循环水系统。

聚羧酸类分散剂(如 PAA、HPMA、AA/AMPS 共聚物)机理:吸附在垢粒表面,阻碍其聚集沉积,同时分散氧化铁、泥沙等悬浮物。

优势:低磷或无磷,环保性好,适合高浓缩倍数系统(如电厂、化工循环水)。

膦羧酸类(如 PBTCA、EDTMPS)兼具螯合与分散作用,耐高 pH(≤11)和高水温,适用于碱性运行方案。

二、缓蚀剂(防腐蚀)

作用: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电化学腐蚀(碳钢、铜、不锈钢等)。

按成膜类型分类:

阳极型缓蚀剂(氧化性缓蚀剂)药剂:铬酸盐(强毒性,已淘汰)、钼酸盐(低毒,需高浓度)、亚硝酸盐(限密闭系统)。

机理:促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如 Fe₂O₃),适用于清洁系统。

阴极型缓蚀剂药剂:锌盐(如硫酸锌,需与阳极剂复配)、聚磷酸盐(如六偏磷酸钠,阴极成膜)。

机理:抑制阴极区氢离子放电或钙镁沉积,形成沉淀膜,适合中等腐蚀环境。

混合型缓蚀剂药剂:有机胺类(如乌洛托品)、硫唑啉衍生物(针对铜合金)、唑类(如 MBT、BTA,铜缓蚀专用)。

机理:同时作用于阴阳极,复配使用效果更佳,广泛用于多金属材质系统(如中央空调循环水)。

三、杀菌灭藻剂(控制微生物)

作用:杀灭或抑制细菌、藻类、真菌等微生物,防止黏泥堵塞管道和加剧腐蚀。

按作用机理分类:

氧化性杀菌剂药剂:次氯酸钠、氯气、二氧化氯(ClO₂)、臭氧(O₃)。

优势:杀菌速度快,成本低;缺点:易分解,对有机物敏感,腐蚀金属(氯类)。

应用:日常杀菌,控制军团菌等,需注意余氯浓度(0.5~1.0mg/L)。

非氧化性杀菌剂药剂:季铵盐类(如 1227,广谱杀菌)、异噻唑啉酮(MIT/CMIT,低毒高效)、戊二醛(耐高温,黏液穿透性强)。

优势:不受 pH 影响,长效抑菌,适合高有机物或黏泥严重系统。

应用:冲击式投加,配合剥离剂(如聚季铵盐)清除生物膜。

藻类抑制剂药剂:硫酸铜(铜盐,针对藻类)、吡啶类(如杀藻胺),常与杀菌剂复配使用。

四、其他辅助药剂

消泡剂成分:聚醚类、有机硅类,消除循环水泡沫(如表面活性剂过量或微生物繁殖导致的泡沫)。

清洗剂(预膜剂)酸洗药剂:盐酸、柠檬酸(去除碳酸盐垢)、EDTA(螯合金属氧化物)。

预膜剂:锌盐 + 聚磷酸盐(新系统或清洗后,快速形成保护膜)。

污泥剥离剂高分子季铵盐类,剥离管道内壁黏泥,配合杀菌灭藻使用,改善系统传热效率。

五、药剂选择与应用原则

水质分析:根据硬度(Ca²+≤200mg/L)、碱度(M-alk≤300mg/L)、pH(7.5~9.5 碱性运行)、电导率等指标调整配方。

系统特点:敞开式循环水(如冷却塔系统):重点防垢、杀菌(高浓缩倍数易结垢,曝氧导致微生物繁殖)。

密闭式循环水(如采暖系统):侧重缓蚀(少蒸发,需长效保护金属)。

环保与安全:限制磷排放地区(如太湖流域):选择无磷 / 低磷药剂(如聚羧酸类替代聚磷酸盐)。

铜合金材质系统:避免使用含氨药剂(防止应力腐蚀),优先选用 BTA 保护铜表面。

协同复配:典型配方:阻垢分散剂(有机膦酸 + 聚羧酸)+ 缓蚀剂(锌盐 + 钼酸盐)+ 非氧化性杀菌剂(定期冲击投加)。

六、注意事项

投加方式:连续滴加(维持浓度稳定)或间歇投加(如杀菌剂每周冲击一次)。

排污控制:通过浓缩倍数(3~5 倍)控制水质,避免药剂失效或结垢风险。

监测指标:定期检测浊度、余氯、腐蚀速率(碳钢≤0.075mm/a,铜≤0.005mm/a)。

工业循环水处理需结合水质、设备材质及工艺要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在专业工程师指导下选择药剂并动态调整,以平衡效果、成本与环保。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