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 即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在水处理中与 PAM(聚丙烯酰胺)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以下是二者的对比说明:
成分与性质
PAC: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Al₂O₃),为黄色或黄褐色粉末或颗粒状。易溶于水,水解过程中伴随有电化学、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
PAM:是一种线型高分子聚合物,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等多种类型,外观为白色粉末或颗粒。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增稠性等性能。
作用原理
PAC:通过水解形成各种羟基铝离子,这些离子会与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静电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沉淀等作用,使胶体颗粒脱稳凝聚,形成较大的絮体沉淀,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有机物的目的。
PAM:主要是利用其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将已经形成的小絮体连接成更大的絮体,加速絮体的沉降,同时也能通过吸附作用,中和颗粒表面电荷,使颗粒凝聚。
适用水质
PAC:适用于各种水质,尤其对高浊度水的处理效果显著。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时,其混凝效果优于其他混凝剂。对水中的胶体、悬浮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对部分重金属离子、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PAM:更侧重于对已经经过混凝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絮凝沉淀和污泥脱水。阴离子型 PAM 适用于浓度较高、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阳离子型 PAM 适用于带负电荷的悬浮颗粒,对污泥脱水效果较好;非离子型 PAM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好。
处理效果
PAC:能快速降低水的浊度,使水变得澄清,对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效果明显。但单独使用时,形成的絮体相对较小,沉降速度有时较慢。
PAM:可以使絮体进一步长大,沉降速度加快,尤其在污泥脱水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与 PAC 配合使用时,能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投加量与成本
PAC:投加量一般相对较大,根据水质不同,投加量在几十到几百毫克每升之间。其成本相对较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相对简单。
PAM:投加量较少,一般在几毫克每升到几十毫克每升之间。但 PAM 的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高纯度、特殊类型的 PAM 产品,不过由于投加量小,综合成本不一定比 PAC 高很多。
使用注意事项
PAC:储存时应注意防潮、防雨,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时需将其溶解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溶解过程中要注意搅拌速度和时间,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形成结块。
PAM:溶解时要缓慢搅拌,避免剧烈搅拌导致分子链断裂,影响使用效果。不同类型的 PAM 适用的水质条件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PAM 溶液不宜长时间存放,以免降解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