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级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化学药剂,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强氧化剂。外观为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
作用原理
次氯酸钠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氢氧化钠(NaOH):\(NaClO + H_2O \rightleftharpoons HClO + NaOH\)。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它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细胞膜,使细胞内的酶、核酸等重要物质失活,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同时,次氯酸还能氧化水中的一些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起到去除异味、色度和降低化学需氧量(COD)等作用。
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杀菌消毒:是饮水级次氯酸钠较主要的作用。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真菌、藻类等微生物,防止水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例如,在自来水厂中,经过沉淀、过滤等预处理后的水,会投加适量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确保出厂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氧化除铁锰:水中的铁、锰离子以二价的形式存在时,溶解性较好,不易去除。次氯酸钠可以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二价锰氧化为四价锰,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沉淀,通过沉淀、过滤等工艺将其从水中去除,从而提高饮用水的水质。
去除有机物和色度:对水中的部分有机物有氧化作用,能够将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降低有机物的含量,同时对水中的色度物质也有一定的氧化去除作用,使水的颜色变浅,提高水的感官性状。
使用注意事项
储存条件: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较差,容易分解,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投加量控制:需要根据原水的水质、水量、微生物含量等因素控制投加量。投加量过少,无法达到良好的消毒和处理效果;投加量过多,则会产生过量的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同时也会增加水的腐蚀性。
安全防护:次氯酸钠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对皮肤和黏膜有伤害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其挥发的气体。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相关标准
饮水级次氯酸钠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如 GB 19106-2013《次氯酸钠溶液》。该标准规定了饮水级次氯酸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要求,以确保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标准中规定饮水级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应不低于 5.0%,砷、重金属等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严格的限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