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污水变清,可使用絮凝剂、助凝剂、除磷剂、消毒剂等多种药剂,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原理使污水中的杂质沉淀、絮凝或被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使水变清的效果。以下是具体介绍:
絮凝剂作用原理: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等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细小杂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加速颗粒的沉降,实现固液分离,从而使污水变得澄清。
常用药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铝、三氯化铁等。以聚合氯化铝为例,它在水中会水解产生多种高价阳离子,这些阳离子能与带负电的胶体颗粒相互吸引,中和颗粒表面的电荷,使颗粒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
助凝剂作用原理:辅助絮凝剂发挥作用,调节污水的 pH 值,改善絮体结构,使絮凝剂的作用更加充分,提高絮凝沉淀的效果和效率,有助于污水更快地变清。
常用药剂:聚丙烯酰胺(PAM)、活化硅酸、骨胶等。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分子助凝剂,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能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将絮体进一步连接成更大的团块,加快沉淀速度。
除磷剂作用原理:与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通过沉淀分离将磷从污水中去除,减少因磷元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及相关杂质,使水更清澈。
常用药剂:铁盐、铝盐、钙盐等。例如硫酸亚铁,在碱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会与磷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磷酸亚铁沉淀,同时亚铁离子还会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对污水中的悬浮杂质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有助于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消毒剂作用原理:杀灭或去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微生物滋生和繁殖导致水质恶化,同时也能避免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水的透明度产生影响,保证出水水质清澈卫生。
常用药剂: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以二氧化氯为例,它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核酸,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减少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污水的具体水质、处理工艺和出水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剂或药剂组合,并通过试验确定投加量和处理条件,以达到理想的污水澄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