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都是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它们在性质、絮凝原理、适用条件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区别,以下是具体介绍:
性质
硫酸铁:为灰白色或浅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外观多为黄色或淡黄色固体颗粒。具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能,易溶于水。
絮凝原理
硫酸铁:在水中溶解后,铁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这些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能够与水中带负电荷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等发生静电吸引作用,使颗粒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实现沉淀分离。同时,硫酸铁还可以通过吸附、架桥等作用,进一步促进絮凝过程。
聚合氯化铝:其水解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核羟基铝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同样带有正电荷,能够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等作用,使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进而凝聚成大的絮体。此外,聚合氯化铝的高分子结构还能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增强絮凝效果。
适用条件
硫酸铁:适用于 pH 值在 4 - 11 的范围,但更好 pH 值在 6 - 9 之间。对低温、低浊度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在处理高色度、高有机物含量的废水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过,当水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磷酸盐等物质时,会与铁离子发生反应,影响絮凝效果。
聚合氯化铝:适用的 pH 范围较广,一般在 5 - 9 之间。对各种水质的适应性较强,无论是高浊度水、低浊度水,还是含有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废水,都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水温较低时,其絮凝效果相对硫酸铁受影响较小。
絮凝效果比较
絮凝速度:情况下,聚合氯化铝的絮凝速度比硫酸铁快。聚合氯化铝水解产生的多核羟基铝络合物能够快速与水中的颗粒物质发生作用,形成较大的絮体,沉淀速度也较快。而硫酸铁的水解速度相对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有效的絮凝体。例如,在处理相同浊度的水时,加入聚合氯化铝后,絮体在几分钟内就开始明显沉淀,而加入硫酸铁后,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絮凝和沉淀现象。
絮体强度:聚合氯化铝形成的絮体相对较大且密实,强度较高,在沉淀过程中不易破碎。硫酸铁形成的絮体相对较小且松散,强度较弱,在水流扰动较大的情况下,容易破碎,影响沉淀效果。
优缺点
硫酸铁优点:价格相对较低,来源广泛。在处理某些特定废水时,如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硫酸铁可以通过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缺点:絮凝速度较慢,絮体较小,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沉淀时间和较大的沉淀池面积。此外,硫酸铁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
聚合氯化铝优点:絮凝效果好,絮凝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对各种水质的适应性强。形成的絮体大而密实,沉淀性能好,能够有效降低水中的浊度、色度和有机物含量等。同时,聚合氯化铝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小。
缺点:价格相对较高。在某些情况下,如处理高硬度水时,会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等发生反应,影响絮凝效果。
混合使用
在实际水处理中,有时会将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混合使用。混合使用的目的是利用二者的互补性,提高絮凝效果。例如,对于一些水质较为复杂、单一絮凝剂难以达到理想处理效果的情况,混合使用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可以在不同的 pH 值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结合二者的絮凝特性,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不过,混合使用时需要注意投加顺序、投加量和搅拌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达到絮凝效果。一般可以先进行小试实验,确定合适的混合比例和投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