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聚合氯化铝(PAC)的详细使用说明,涵盖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关键控制要点,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及市政污水处理等场景:
一、产品特性
外观:固体 PAC 为黄色或黄褐色粉末,液体 PAC 为透明至淡黄色粘稠液体。
有效成分:以三氧化二铝(Al₂O₃)含量计,固体≥28%,液体≥10%。
盐基度: 40%~90%(根据型号不同),盐基度越高,絮凝速度越快但适用 pH 范围越窄。
二、适用范围
原水类型: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如印染、造纸、电镀)、生活污水。
处理目标:去除浊度、悬浮物、胶体、部分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
三、使用步骤
1. 溶解配置
固体 PAC:母液浓度:5%~10%(如 10kg PAC 溶于 100L 水)。
操作:
① 先向溶解罐中加入 1/3 体积的清水,开启搅拌(转速 100~200rpm)。
② 缓慢均匀撒入 PAC 粉末,避免结块。
③ 加完后继续搅拌 30 分钟至完全溶解,溶液呈透明或微浑浊状。
④ 稀释至 0.1%~0.3% 后投加(避免高浓度直接投加)。
液体 PAC:直接使用或稀释至 1%~3%(根据原水浊度调整)。
2. 投加与反应
投加点选择:快速混合区(如管道混合器、机械搅拌池),确保 PAC 与水体瞬间混合。
投加量控制:常规范围:5~80 mg/L(以 Al₂O₃计),具体通过烧杯实验确定。
投加顺序:
① 先投加 PAC,快速搅拌 2~3 分钟(G 值 1000~5000 s⁻¹)。
② 再投加 PAM(0.1~0.5 mg/L),缓慢搅拌 30 秒~1 分钟(G 值 10~100 s⁻¹)。
3. 反应条件控制
pH 值:更好 pH 5~9,超出范围需用酸碱调节。
水温:≥10℃,低温时增加投加量 20%~30%。
沉降时间:30~60 分钟,或通过斜管沉淀池加速固液分离。
四、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投加:超过 100 mg/L 导致水体二次浑浊,需配合 PAM 降低残留。
溶解均匀性:未溶解的 PAC 颗粒会影响絮凝效果,需严格按配比溶解。
配伍禁忌:避免与碱性物质(如石灰)同时投加,防止生成 Al (OH)₃沉淀。
安全防护:固体 PAC 粉尘刺激呼吸道,操作时需佩戴口罩;液体 PAC 有腐蚀性,接触皮肤后立即用清水冲洗。
五、储存方法
固体 PAC:密封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潮解(保质期 12 个月)。
结块后需碾碎溶解,若出现板结或变色(如发黑)则失效。
液体 PAC:储存于塑料或玻璃钢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保质期 6 个月)。
长期储存分层,使用前需摇匀或重新过滤。
六、应急处理
水体返浑:立即停止投加 PAC,检测 pH 值并回调至中性,投加 PAM 加速絮体沉降。
设备堵塞:定期清洗溶解罐和管道,防止 PAC 结晶或杂质堆积。
七、复配建议
PAC+PAM:阴离子 PAM(分子量 800~1200 万)用于强化絮凝,投加比例 1:0.02~0.05。
PAC + 助凝剂:膨润土(10~30 mg/L)或活化硅酸(5~10 mg/L)可提高絮体密度。
八、效果评估
实验室小试:取 1L 水样,按梯度投加 PAC(如 5、10、20 mg/L),观察絮体形成速度、沉降性能及上清液浊度。
在线监测:实时监测出水浊度,动态调整投加量(目标浊度≤5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