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PAC)的使用浓度需根据水质特性、处理工艺及目标效果综合确定。以下是不同场景下的浓度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配置浓度
1. 固体 PAC 母液配置
推荐浓度:5%~10%(质量体积比,即 5~10g PAC 溶于 100mL 水)。
操作步骤:先将水加热至 40~50℃(加速溶解),缓慢加入 PAC 并持续搅拌 30 分钟至完全溶解。
冷却至室温后使用,避免高温导致 PAC 分解。
2. 液体 PAC 稀释
推荐浓度:直接使用或稀释至 1%~3%(根据原水浊度调整)。
注意:液体 PAC 储存时需防止分层,使用前需摇匀。
二、投加浓度
1. 常规投加范围
低浊度水(浊度<100 NTU):5~20 mg/L(以 Al₂O₃计)。
中浊度水(100~500 NTU):20~40 mg/L。
高浊度水(>500 NTU):40~80 mg/L。
工业废水:需通过烧杯实验确定,为 50~200 mg/L。
2. 特殊水质调整
高 pH 废水(>9):降低浓度至 5~15 mg/L,避免生成 Al (OH)₃胶体。
低温水(<10℃):提高浓度 10%~20%,增强絮凝活性。
高有机物废水:配合氧化剂(如次氯酸钠)预处理后,投加浓度可增加 30%。
三、影响浓度的关键因素
PAC 盐基度
高盐基度(B=60%~80%):适合低浊度水,投加浓度可降低 10%~20%。
低盐基度(B=40%~60%):适合高浊度水,需提高浓度 15%~30%。
水质特性
悬浮物粒径:细小颗粒需更高浓度(如 50~80 mg/L)。
离子强度:高盐度废水需增加投加量 20%~50%。
工艺条件
快速混合阶段:确保 PAC 浓度足够(>0.1%)以快速水解。
絮凝阶段:浓度过高会导致絮体破碎,需控制在 0.01%~0.05%。
四、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投加:超过 100 mg/L 导致胶体再稳定,水体返浑。
溶解均匀性:未溶解的 PAC 颗粒会包裹污染物,需严格按配比溶解。
配伍性:与 PAM 复配时,PAC 浓度需降至 0.1% 以下再投加 PAM。
五、实验室小试参考
配置梯度:按 5、10、20、30、40 mg/L 梯度投加,观察絮凝效果。
更好浓度判定:选择絮体粗大、沉降速度快且上清液较澄清的对应浓度。
若实际应用中水质波动较大,建议在线监测浊度并动态调整投加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