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PAC)的使用比例需根据水质特性、处理目标及工艺条件综合确定,以下是关键参数和调整方法:
一、通用投加比例范围
常规水质
饮用水处理:5~20 mg/L(以 PAC 固体计)。
工业废水 / 生活污水处理:10~50 mg/L,高浊度废水可增至 100~300 mg/L。
污泥脱水:5~20 mg/L(需配合 PAM 使用)。
特殊水质
酸性废水(pH <5):选择高盐基度 PAC(B=60%~80%),投加量增加 10%~20%。
高有机物废水:先投加氧化剂(如臭氧)预处理,PAC 用量提高 20%~30%。
低温低浊水:增加投加量至 20~40 mg/L,同时配合 PAM 强化絮凝。
二、投加比例计算方法
按水量计算
示例:处理水量 1000 m³/d,PAC 投加量 20 mg/L,则每日用量 = 1000 m³ × 20 g/m³ = 20 kg(固体)。
溶液配制比例
溶解浓度:先配成 5%~10% 的母液(如 10 kg PAC 溶解于 100 L 水),再稀释至 0.1%~0.3% 后投加。
稀释公式:\ 稀释后浓度=总稀释体积母液浓度×母液体积
三、动态调整策略
烧杯实验法
取 1L 水样,依次加入不同用量 PAC(如 5、10、15、20 mg/L),搅拌 2~3 分钟,静置观察絮体形成速度、大小及上清液浊度,选择更好用量。
在线监测反馈
通过浊度仪、pH 计实时监测出水水质,自动调节 PAC 投加泵频率,维持浊度≤5 NTU。
四、行业典型应用比例
应用场景投加量范围
自来水厂 3~15 与原水浊度相关,夏季高浊度需增加
造纸废水 20~80 需配合阴离子 PAM 加速沉降
印染废水 30~100 先调 pH 至中性,再投加 PAC+FeCl₃复配
含油废水 15~40 预处理破乳后使用,配合气浮工艺
五、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投加:超过 50 mg/L 导致胶体再稳定,需通过实验确定临界值。
溶解与投加顺序:固体 PAC 需完全溶解后稀释,避免结块堵塞管道。
先投加 PAC,搅拌 2~3 分钟后再投加 PAM,间隔时间≥30 秒。
水质适应性:pH 值偏离 5~9 时,需先调节 pH 再投加 PAC。
高钙镁离子废水可增加 PAC 用量 10%~15%,利用 Al-Ca 协同絮凝。
聚合氯化铝的更好使用比例需通过烧杯实验和现场调试确定,在 5~50 mg/L 范围内。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水质特性(浊度、pH、有机物含量)、处理工艺(沉淀池 / 气浮池)及经济成本综合优化,必要时配合 PAM 或其他絮凝剂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