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利星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5938789333
新闻资讯News Center
水处理药剂Product Display
行业知识

反渗透水处理药剂

作者:利星 发布日期:2025-04-23

反渗透水处理药剂是保障反渗透(RO)系统稳定运行、延长膜元件寿命的关键化学品,主要用于控制结垢、微生物污染、胶体及悬浮物堵塞等问题。以下是其核心分类、作用及应用要点:

一、主要药剂分类及功能

1. 阻垢剂(Scale Inhibitor)

作用:抑制水中钙、镁、钡、锶等金属离子与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等形成难溶盐沉淀,防止膜表面结垢。

常见类型:有机膦酸盐(如 ATMP、HEDP):对碳酸钙、硫酸钙垢效果显著,耐温性好。

聚羧酸类(如 PAA、AA/AMPS 共聚物):分散胶体和悬浮物,抑制硫酸钡、硫酸锶垢。

复合配方:复配多种成分,适应高硬度、高盐水质(如反渗透浓水回收系统)。

应用场景:原水硬度较高(如地下水、地表水)或系统回收率≥75% 时需重点投加。

2. 杀菌剂(Biocide)

作用:杀灭或抑制细菌、藻类、真菌等微生物,防止膜表面生物黏泥污染。

分类及特点:氧化性杀菌剂(如次氯酸钠、氯气):快速杀菌,需控制余氯≤0.1ppm(避免膜氧化损伤),适用于预处理阶段。

非氧化性杀菌剂(如异噻唑啉酮、戊二醛):不损伤膜,可在线投加,常用于反渗透进水或周期性冲击杀菌。

生物分散剂:配合杀菌剂使用,破坏生物膜结构,增强杀菌效果。

注意:微生物污染严重时需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避免耐药性。

3. 还原剂(Reducing Agent)

作用:去除水中残留的氧化性物质(如余氯、臭氧),保护反渗透膜(聚酰胺膜易被氧化)。

常用药剂:亚硫酸氢钠(SBS)、焦亚硫酸钠,投加量需根据余氯浓度计算(1ppm 余氯需约 3-4ppm SBS)。

4. 絮凝剂与助凝剂(Flocculant & Coagulant Aid)

作用:预处理阶段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如黏土、腐殖质),降低浊度和 SDI(污染指数)。

类型:无机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 PAC、硫酸铁):中和胶体电荷,促进颗粒聚集。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 PAM):吸附架桥,增大絮体尺寸,提高沉淀效率。

5. pH 调节剂

作用:调节进水 pH 值,优化阻垢效果或防止特定盐类结垢(如碳酸钙在碱性条件下易结垢,硫酸钙在中性条件下溶解度低)。

常用药剂:盐酸(降低 pH)、氢氧化钠(升高 pH)。

二、药剂使用关键要点

投加位置与顺序:

絮凝剂:预处理沉淀池或多介质过滤器前投加。

阻垢剂:反渗透进水保安过滤器前,需与还原剂、pH 调节剂保持足够反应时间(避免沉淀)。

杀菌剂:可在预处理阶段(氧化性)或反渗透进水端(非氧化性,需控制膜耐受力)。

浓度控制:

阻垢剂投加量为 2-5ppm,需根据水质分析(如 Langelier 饱和指数、Stiff-Davis 指数)和膜厂商推荐配方调整。

还原剂投加后需检测 ORP(氧化还原电位),确保≤200mV(避免残留氧化剂)。

相容性与配伍禁忌:

避免阻垢剂与阳离子絮凝剂直接混合,产生沉淀。

氧化性杀菌剂与还原剂不可同时投加,需间隔≥30 分钟。

环保与安全:

选择低磷、可生物降解的阻垢剂(如聚天冬氨酸),符合环保排放要求。

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装备,避免药剂接触皮肤或眼睛。

三、水质适配与选型建议

高硬度 / 高碱度水质:优先选择含膦羧酸类的复合阻垢剂,配合酸调节 pH 至 6-7。

地表水 / 微生物污染严重:预处理投加氧化性杀菌剂(如次氯酸钠),反渗透进水端定期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如每周冲击式投加戊二醛)。

海水淡化或高盐废水处理:使用耐高浓度硫酸盐、硅酸盐的阻垢剂(如含磺酸基团的共聚物)。

四、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型药剂:无磷、低氮配方(如聚环氧琥珀酸 PESA)逐步替代传统含磷药剂。

智能化投加系统:结合在线水质监测(如电导率、浊度、ORP)自动调整药剂用量,降低浪费。

抗污染复合配方:兼具阻垢、分散、抑菌功能的多效药剂,简化投加流程。

总结

反渗透水处理药剂的选择需基于原水水质分析(如硬度、碱度、SDI、微生物含量)、膜元件类型(如抗污染膜、海水膜)及系统运行参数(回收率、温度)。定期进行膜污染诊断(如压差监测、膜元件解剖分析),可针对性优化药剂配方及投加策略,实现高效、经济运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