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污水处理过程中,常使用到多种药剂来达到不同的处理效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剂及其作用:
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PAC):能使养殖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通过沉淀或过滤可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降低污水的浊度和悬浮物含量,有助于后续处理工艺的进行。
聚丙烯酰胺(PAM):常与 PAC 配合使用,作为助凝剂。它可以吸附在絮体表面,通过架桥作用使絮体进一步长大、密实,提高絮凝效果,加快沉淀速度,尤其对一些难以沉淀的细小颗粒有很好的凝聚作用。
消毒药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消毒能力,能快速杀灭养殖污水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病原微生物,有效防止疾病传播。其消毒效果受 pH 值影响较小,在较宽的 pH 值范围内都能保持良好的消毒性能,且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癌副产物,安全性较高。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物质外泄,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它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投加设备简单,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分解,需要定期检测和补充。
微生物制剂
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同时,光合细菌还能释放出一些活性物质,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免疫力。
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这些酶能够分解养殖污水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微生物进一步利用,从而降低污水的 COD 和 BOD 含量。此外,芽孢杆菌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养殖环境。
酸碱调节药剂
硫酸:当养殖污水的 pH 值过高时,可加入硫酸进行调节,使其 pH 值降低到合适的范围。硫酸酸性强,调节效果明显,但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防止强酸腐蚀设备和造成人员伤害。
氢氧化钠:用于将 pH 值过低的养殖污水调节至中性或弱碱性。氢氧化钠碱性强,能快速提高污水的 pH 值,但同样要注意使用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除磷药剂
铁盐:如硫酸铁、氯化铁等,能与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沉淀,从而去除污水中的磷元素。铁盐除磷效果好,反应速度快,但会使出水带有一定的颜色。
铝盐:常用的有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铝盐与磷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磷酸铝沉淀,达到除磷的目的。其除磷效果稳定,但投加量较大时会影响水质的 pH 值和后续生物处理效果。
在选择养殖污水处理药剂时,需要根据养殖污水的具体水质、处理工艺和排放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使用药剂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