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补水使用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下是详细介绍:
优点
高效絮凝:聚合氯化铝能快速中和循环水中悬浮颗粒的电荷,使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加速沉淀,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提高补水的清澈度。
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水质的循环水补水都有较好的适应性,无论是低温、低浊度水,还是高硬度、高碱度的水,都能发挥良好的絮凝效果。
pH 值适应范围宽:在 pH 值为 5 - 9 的范围内都能保持较好的絮凝性能,而循环水的 pH 值在这个范围内,所以无需对水质的 pH 值进行大幅调整,即可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降低了处理成本和操作难度。
安全性高:聚合氯化铝本身无毒,对环境友好,在正常使用用量下,不会对循环水系统中的设备、管道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循环水使用造成危害。
作用原理
凝聚作用:循环水中的杂质颗粒带有负电荷,聚合氯化铝在水中水解产生大量的带正电的铝离子及其水解产物,这些阳离子能够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减小,从而相互靠近并凝聚成小颗粒。
絮凝作用:聚合氯化铝水解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长的分子链,这些分子链能够吸附在已经凝聚的小颗粒表面,通过架桥作用将多个小颗粒连接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絮体,便于沉淀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使用方法
溶解与投加:一般先将聚合氯化铝固体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为 10% - 20%(质量分数)。然后根据循环水补水的水质情况和流量,通过计量泵等设备将溶液均匀地投加到补水管道或循环水池中。投加量需要根据实际水质进行调试确定,一般在 5 - 50mg/L 之间。
混合与反应:投加后,需要通过搅拌或水流的流动使聚合氯化铝溶液与循环水充分混合,促进絮凝反应的进行。混合时间一般为 1 - 3 分钟,反应时间为 10 - 30 分钟,以确保絮体能够充分形成和长大。
注意事项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循环水补水的水质变化,包括悬浮物含量、pH 值、硬度等指标,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调整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以保证絮凝效果的稳定。
避免过量投加:虽然聚合氯化铝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但过量投加会导致水中残留的铝离子浓度升高,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还对循环水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在管道和设备表面形成沉淀,影响传热效率和水流输送能力。
与其他药剂的兼容性:循环水系统中还添加有其他药剂,如缓蚀剂、杀菌剂等。在使用聚合氯化铝时,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剂的兼容性,避免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剂的性能或产生不良的副产物。必要时,可通过实验确定药剂的投加顺序和间隔时间。